get!如何加强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班长
在加强班级凝聚力的建设中,应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和谐、团结向上富有凝聚力的班级。所谓和谐、团结向上的班级就是要促进班级全体同学、班级制度、班级精神等各种不同要素之间的协调有序,在班级中营造出以正义、发展、公平为特点,包含公平正义、诚信友爱、安定有序、团结互助等各方面和谐的班集体。因此,加强班级凝聚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:
(一)合理设班级成员的角色,增加班级成员的满意度
通过班级内部各种角色设立,使每个斑级成员在班级中都有一定的职务,承载一定的权力和义务,有份自己满意的角色,这有利于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促进班级凝聚力建设。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:第一,知人善任,提供展示的舞台,滋发每个成员的学习和工作热情,尤其是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也是不可缺少的。入学一段时间后,充分发挥民主性,让学生选出最适合本班的班委会,班级干部明确分工,弄清每个人的职务,各施其责。第二,利用情感力,关爱每个成员培育和谐的班级氛囤。班级要关心成员的成长成才,关心成员的亲身利益,让班级成员能够感觉到被重视、被关心,感觉到班级的温暖。
(二)抓住时机,在活动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
学校里,经常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,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,而参与到活动中去又成为一种习惯,变成一种素质,这是形成班级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因素,所以组织者在活动中一定要抓住时机,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。班级也要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,如班会、课间活动、新年晚会等。开展活动时,组织者要利用活动的机会制定整体的活动计划,使各种活动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桥梁,从而密切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,使师生之间能够相互理解,相互配合。同学们在活动中增强了主人翁精神,班级的凝聚力也增强了。而在举行活动中,要要注重班级荣誉感的培养,因为有了集体荣誉感,就能让学生在从事各项活动中从集体的角度出发,就不会做有损于集体荣誉的事情 。
(三)加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,建立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激励机制
针对班级特点,每个班级形成自己的班级文化。引导班级大学生以此为核心,开展各种班级集体活动,形成自己班级的文化特色。久而久之,班级都会团结在这个文化理念的周围, 并且会不自觉地把这一理念融入自己的学习或生活中去。有了共同的班级文化,班级的凝聚力便会增强,班级文化包括班歌、班徽、班训、班旗等。制定学生量化考核条例,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与学年评优、奖励等结合起来 形成有效的激励制度。如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活动给予相应的加分,不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给予相应的减分。这一部分得分与学生自评结合起来,再加上学生手册内明确规定的素质奖励分。同时,在优秀班级评比和奖学金评比中,要严格遵循加减分政策,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私自修改原本的奖励制度。
(四)真正关爱学生,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
师生之间只有形成了情感的连接点,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。而要达到这种师生之间的融合,老师就要爱学生,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,以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,让暖流在学生的心中流淌,使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,感到心灵上的慰藉。组织者在管理班级时,不仅要担当严师的角色,而且要像朋友一样,真诚的对待学生,必须要尊重学生。老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学生自尊心,对学生要一视同仁,用真情感动学生,建立一种相互理解、相互信任、相互尊重、相互关心的师生关系 。
(五)以特色活动为载体,强化班级凝聚力建设
凝聚力建设还须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,比如素质拓展活动、团体郊游等。过电网会在无形中提高每个人的团队意识和自我约束性;背摔会提高每个人对集体的信任感,同时也会得到他人的信任;孤岛求生会在锻炼每个人不同角色中的随机应变能力;方方正正中就需要每个成员听从指挥者的指挥,提高成员的相互配合、服从命令的素质;盲人送水体现了集体力量的重要性,也有利于培养每名成员之间的信任感。总之,任何一项团体组织的活动,只要组织有方、指导得当,就能够从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提高每名成员的团队意识,以此提高班级凝聚力。
总之,班级超强凝聚力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,不能指望一挥而就,更不能期待一劳永逸。作为班长应有高度的责任心、上进心,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,把工作落实到实处、细处。增强班级的凝聚力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并非那么容易。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勇于开拓,勇于创新,不断地总结经验、改进工作,相信一定会建立一个生机勃勃、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。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,推进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,对于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其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
1914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