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德——非遗知多少?
非遗不仅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,更是一种生活智慧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,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、经验、精神,其特点是活态流变。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(家庭)、或师徒、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,传承时间超过100年,且要求谱系清楚、明确。
非遗项目包括(一)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;(二)传统美术、书法、音乐、舞蹈、戏剧、曲艺和杂技;(三)传统技艺、医药和历法;(四)传统礼仪、节庆等民俗;(五)传统体育和游艺;(六)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
世界级项目(共3项)
(2009年10月1日)(屏南、寿宁)
“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”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《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》
(2009年10月1日)(柘荣)
“中国剪纸(柘荣剪纸)”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
(2010年11月15日)(蕉城)
“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”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《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》
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
☆ 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
漳湾镇“水密隔舱”福船制造这一民间手工艺,已有650多年的历史。其实这一手工技艺在唐朝就有,但是到了明末清初由于实行海禁,技艺逐渐式微。蕉城漳湾岐后村能完整保留至今,实属罕见,堪称“活化石”。
霍童线狮
国家级项目(共14项)
第一批(2006年5月20日)
民间文学1项:畲族小说歌(霞浦)
民间音乐1项:畲族民歌(蕉城)
传统戏剧2项:屏南四平戏、寿宁北路戏
杂技与竞技1项:宁德霍童线狮(蕉城)
北路戏
☆ 北路戏
北路戏俗称“乱弹”。由于主要乐器为长膜笛,故又名“横哨戏”,是一种稀有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,仅存于福建省寿宁县北路戏剧团,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,是代表清代乱弹声腔的珍稀剧种。
平讲戏
第二批(2008年6月7日)
1、第二批(5项):
传统戏剧1项:屏南平讲戏
传统技艺2项: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、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
民间信俗2项:陈靖姑信俗(古田)、抬阁(芯子、铁枝、飘色)(蕉城霍童铁枝、福鼎沙埕铁枝、屏南双溪铁枝)
2、第一批扩展项目(1项):
传统美术1项:剪纸(柘荣剪纸)
柘荣剪纸
☆ 柘荣剪纸
宁德各地剪纸艺术源远流长,剪纸作品常用作窗花、饼花、蛋花、枕花、礼花等。受地域文化的制约,柘荣民间剪纸体现了质朴、粗犷这一风格,与陕北民间剪纸极为相似。
瑞云四月八
第三批(3项)(2011年5月23日)
传统技艺1项:白茶制作技艺(福鼎白茶制作技艺)
民俗:歌会1项(瑞云四月八)(福鼎)
传统技艺1项:银饰锻制技艺(畲族银器制作技艺)(福安)
瑞云四月八歌王节
☆ 瑞云四月八歌王节
这个节日的由来跟两位畲族的歌王有关(春秋时期)一为钟子期,一为钟仪。为了纪念两位歌王,畲家人在每年四月初八日的这一天都要设坛祭祀,举行歌会,大唱"大喝"和"小喝",并把这一天作为畲族传统佳节“四月八歌王节”。同时又因为这一天是畲家耕牛过节,所以“四月八歌王节”也称“牛歇节”。
畲族婚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