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连载——比干殉国


“忠孝有声天地老,古今无数子孙贤”,2013年11月27日是农历十月廿五,是我国第一位忠臣——比干殉国3042周年纪念日。当天,南安官桥内厝“比干纪念堂”前,一场海内外关注、近万人参加的盛大庆典隆重举行,而远在韩国的林氏宗亲则特地发来贺电,两地隔海同祭。


近米jmeet,八闽风月,旅游,南安,寻根


千年溯源万里归宗 韩国林氏来泉寻根


“因会长另有他事,本来已组团却未能出行,无法参加南安内厝的祭祖活动,甚为抱憾,下一次一定再来。希望中韩两地借同获‘东亚文化之都//’美誉的机会,多多往来,加强交流。”在祭祖活动现场,当地企业家林树烟老先生转达了来自韩国的贺电。其实,南安内厝林氏与韩国渊源颇深,早在十八年前,两地展开一段“千年溯源 万里寻根”的传奇故事,一时传为佳话。


据韩国族谱记载,入韩林氏始祖是唐九牧六房林蕴的玄孙林八及。唐末,为避朱温叛乱,林八及从彭城渡海至新罗国江华湾登岸,择平泽县栖身。后来支派繁衍,发展至今120多万人。其后裔按中国传统编族谱字辈,尊八及为“海东一世”,现已传至40多世,其后裔林氏会长林芳铉曾任韩国总统府秘书长。由于日久年湮,相隔千年,被访者往往无法弄清祖源。


1995年5月3日,佛心大师林允华率领韩国代表团赴河南谒祖,机缘巧合下,破译了千年祖源之谜。原来,在当日宴会上,泉州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会长林荣田、《比干文研》主编林树丹向韩国谒祖团赠送《比干文研》。林允华接过《比干文研》道谢后询问:“你们属哪个支派?”当得知泉州南安林氏系“唐九牧二房”时,林允华高兴地说:“我们是九牧六房蕴公后裔,太好了,盛唐时一家亲。”


之后,在泉州武荣殷比干文化研究会林树丹先生等协助考证下,终于证实韩国林氏的根在泉州,其先祖林八及是唐末由彭城 (今惠安东岭彭城)渡海赴新罗的。


泉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认为,韩国林氏在分隔千年之后,历尽艰辛,不远万里,十次来泉寻根一事,在中华民族播迁史上是极为罕见的。它将成为中韩两国人民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,也将为“东亚文化之都泉州”开展海外联谊提供新的契机。


近米jmeet,八闽风月,旅游,南安,寻根


河南卫辉拟联手泉州 申报比干文化“世遗”


每年农历十月廿五,南安内厝的林氏子孙,都会举办盛大的比干殉国纪念日活动。而在河南卫辉——林氏的发源地,每年四月初四,都会由当地政府主导举办比干诞辰纪念日活动。


中国卫辉比干纪念会办公室主任马俊渠说,河南卫辉和福建泉州每年分春秋两季纪念比干,一南一北,遥相呼应。每年的秋季祭典,卫辉比干纪念会都会派人来参加,“近几年,我几乎每年都会来”。


据马俊渠介绍,1992年前后,泰国、马来西亚等国及台湾地区的林氏后人到卫辉寻根,从那以后,卫辉市政府成立了“中国卫辉比干纪念会”,专门负责相关活动的主办及接待。如今,比干文化已成为卫辉市政府的文化符号和品牌形象,也成为一个对外交流和展示的平台。


“从每年活动的影响力来看,比干纪念活动已成为在闽南有一定影响力的民俗活动。”马俊渠建议,今后卫辉有望和泉州南北联袂,共同将比干文化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。


深受比干精神熏陶 衣锦荣归回报家乡


内厝村全村面积3.5平方公里,总人口4620人,全村共有200多户农民住上了别墅,投资上千万元的企业有30多家。在祭祖活动现场,除了来自各地的林氏后人,还有一群“特殊”的人——长年在外打拼、衣锦还乡的企业家。昆明福建南安商会常务副会长林荣力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。


“出门在外做生意,靠的就是团结和诚信,这种精神与祖辈教诲是一致的。”林荣力称,从小受比干公精神影响,内厝人到外面打拼,互相帮助,显得特别团结,凝聚力也强,“无论办什么事情,只要一招呼,大家都会尽力”。


据悉,内厝人在云南经商的超过3700人,从房地产、水暖业到石材业,均有内厝人的“影子”。“落叶归根”,近年来,不少在外经商的内厝人,纷纷回乡办企业,“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思想,有所成就,就当回报家乡”。海内外的内厝人,每年农历十月廿五这一天都要回家乡祭拜比干公,已成为传统民俗。


近米jmeet,八闽风月,旅游,南安,寻根



泉南·厦漳·老乡

qq群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