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学里,是人际关系重要还是学习重要?
面对这个问题,网友默震说:从高中到大学,我从来没加入过什么学校的官方社团,而是把大量的课余乃至课上时间用在了看书、写作、练拳等自己喜欢的事情上。
但逐渐地,我开始接触一些与我志同道合的朋友,这其中有同龄人、忘年交、各行各业的人。而反观许多热衷于社团、团委的同学,却还停留在跟系主任握个手能兴奋一整天的水平。和他们认识的方式很简单,因为某些原因聊了起来,聊着聊着互相觉得对方有料、有水平,就留联系方式,逐渐就成了朋友。
关键是,你有什么资本让人家想和你交结?遇到了优秀的人,靠什么去让人家对你有兴趣?
所以提升自己永远是第一位的,把心思专注于“搞好人际关系”,这是把希望寄托在他者身上,是不可靠且危险的。而专注于提升自己,则能够自己把握自己,且随着自己水平的提升,交际圈的整体质量也当然是会提高的,即使从功利的目的出发,这也是事半功倍的事情。
也有人说: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学习。
在大学里,大家彼此间没有地位的隔阂,又恰好处于建立价值观的时期,是最容易相处的,也最容易建立数年、数十年的交情。而毕业之后,每天朝九晚七,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,能换来什么人脉?也许,多年前结交的一位朋友,多年后就能在某个时刻解了你的燃眉之急。
社团没有用?不,社团的作用很大。它可以让你认识一群抱着共同热情、拥有共同兴趣的小伙伴。他们将是你大学最大的收获。
人际关系需要主动出击,并不是“等你优秀了,自然就有优秀的人与你做朋友”。
了解别人的喜好,觉察别人的情绪,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,知道该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喜怒哀乐等等等,这些一半靠性格,一半靠培养。
越优秀的人,内心越复杂,越难以理解,所以不要期望有一个与你一样优秀的人主动来理解你。一个真正优秀的人,应该是内外兼修的。内,有积淀有底气有内涵。外有分寸懂进退知尺度。而不是专注于提高自己的内在价值。
“没有价值的人,谈什么人际关系?”这句话,本身是对的。但有两个误区:
第一,不是所有价值都可以通过学习得到。
第二,你学到的东西,跟你能够提供出来的价值,并不是一回事。
你认为自我提升和人际关系冲突吗?